繁體字:也有稱正體字,不能說沒有簡化的成份,相對簡化字是比較保守,優點是單一字內訊息量大,所以辨識快速,缺點則是筆畫較多,書寫速度慢。
簡化字:相對於傳統漢字,是簡化程度比較大的,廢除且合併了很多字,也簡併了很多的部件,優點是書寫容易、快速,缺點是
1.辨識度低:由於比劃大為刪減,部件也減少,訊息量變小,辨識度大為降低,常常必須依賴前後文文意來判斷一字字義,影響閱讀效率。且較不能精密用字,例如:到此一游(簡體),究竟是在陸上移動或是水上移動就必須看前後文來判斷。
2.簡併不合理:簡化字有很多合併的狀況,但合併上當初沒有做過適當的統計,例如使用比例較高的合併成游(所以上海游歷記,是在上海游泳的記錄?),但卻有像岡、崗現代語意已相差無幾的,沒有合併。
3.美觀度:很多簡化字簡化的不合理,還有人認為把漢字應有的美感也簡化掉了,讓人認為這缺少傳統文化底蘊的感覺。
雖有前述差異,然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據統計,不到25%。此外,在日本與韓國也有各自簡化的作為。在臺灣,正式用字仍維持使用繁體漢字;在手寫的文書中,有些人會使用行、草、或民間的俗寫(例:「台」(臺)、「门」(門)、「与」(與)),但是幾乎不會使用大陸簡化字中的合併字(例:「里」(裡)、「后」(後)、「余」(餘)、「制」(製)、「面」(麵)、「谷」(穀)、「复」(復)、「复」(複),皆不簡化)。

由於漢字書寫複雜,「漢字落後論」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,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,並有「漢字拉丁化」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。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,初始學習難度雖大,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,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。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,「漢字落後論」及「漢字拉丁化」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。

事實上,綜觀漢字歷史,有不斷組新字亦有簡化,複雜不是錯誤;簡化也不是罪惡,純因需要而存在有這不同的努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*1004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